2012-2016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闯.厂.顿)学位
2011-2012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尝尝.惭.)学位
2008-2011年,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4-200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在职教师

左亦鲁
长聘副教授,宪法与行政法学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2025年2月至今,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长聘副教授
2018-2025年,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助理教授
2016-2018年,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宪法实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理事,曾任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Yale China Law Center)和耶鲁法学院网络法中心(ISP)学生研究员,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实习。
2018-2025年,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助理教授
2016-2018年,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宪法实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理事,曾任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Yale China Law Center)和耶鲁法学院网络法中心(ISP)学生研究员,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实习。
研究领域
宪法、网络法
荣誉奖励
曾获第十一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24)、王选青年学者奖(2024)、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22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奖(2020年)等。
研究成果
专着: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论文:
“从‘鸭子凫水’到‘蜻蜓点水’——备案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极简主义”,《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5期;
“合宪性审查中的宪法精神”,《中国法学》2024年第3期;
“《奥本海默》内与外”,《读书》2024年第4期;
“哈佛招生案与美国政体变迁”,《文化纵横》2024年第1期;
“中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979年修宪决议的历史背景与宪法功能”,《法学家》2023年第5期;
“具体媒介具体管理——中国媒介内容管理模式初探”,《开放时代》2023年第2期;
“五十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堕胎问题及其叁重维度”,《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0期;
“社交平台公共性及其规制——美国经验及其启示”,《清华法学》2022年第4期;
“宪法渊源还是宪法解释?——一个功能替代的视角”,《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3期;
“‘两大阵营’的划分及其变迁——政体视角下的美国宪法与最高法院”,《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0期;
“假新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外法学》2021年第2期;
“从自由到平等:美国言论自由的现代转型”,《比较法研究》2021年第1期;
“里根政体的衰败与美国重建的特朗普道路”,《文化纵横》2020年第5期;
“一代人来一代走——《叁体》、宪法与代际综合”,《读书》2020年第7期;
“算法与言论——美国的理论与实践”,《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5期;
“两粒未发芽的种子:《邮报》与五角大楼文件案”,《读书》2018年第8期;
“国家安全视域下的网络安全——从攻守平衡的角度切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原旨主义与本真运动:宪法与古典音乐中的解释”,《读书》,2017年第8期;
“公共对话外的言论与表达——从新广告法切入”,《中外法学》,2016年第4期;
“告别‘街头发言者’:美国网络言论自由二十年”,《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
“学术自由:谁的自由?如何自由?为什么自由?”,《读书》,2014年第2期;
“‘基于媒介’模式:大众传播时代的美国言论自由”,《北大法律评论》,第13卷第2辑(2012);
“五十年后的一份异议”,《读书》,2010年第1期;
翻译:
《民主、专业知识与学术自由:现代国家的第一修正案理论》,罗伯特·波斯特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论文:
“从‘鸭子凫水’到‘蜻蜓点水’——备案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极简主义”,《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5期;
“合宪性审查中的宪法精神”,《中国法学》2024年第3期;
“《奥本海默》内与外”,《读书》2024年第4期;
“哈佛招生案与美国政体变迁”,《文化纵横》2024年第1期;
“中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979年修宪决议的历史背景与宪法功能”,《法学家》2023年第5期;
“具体媒介具体管理——中国媒介内容管理模式初探”,《开放时代》2023年第2期;
“五十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堕胎问题及其叁重维度”,《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0期;
“社交平台公共性及其规制——美国经验及其启示”,《清华法学》2022年第4期;
“宪法渊源还是宪法解释?——一个功能替代的视角”,《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3期;
“‘两大阵营’的划分及其变迁——政体视角下的美国宪法与最高法院”,《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0期;
“假新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外法学》2021年第2期;
“从自由到平等:美国言论自由的现代转型”,《比较法研究》2021年第1期;
“里根政体的衰败与美国重建的特朗普道路”,《文化纵横》2020年第5期;
“一代人来一代走——《叁体》、宪法与代际综合”,《读书》2020年第7期;
“算法与言论——美国的理论与实践”,《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5期;
“两粒未发芽的种子:《邮报》与五角大楼文件案”,《读书》2018年第8期;
“国家安全视域下的网络安全——从攻守平衡的角度切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原旨主义与本真运动:宪法与古典音乐中的解释”,《读书》,2017年第8期;
“公共对话外的言论与表达——从新广告法切入”,《中外法学》,2016年第4期;
“告别‘街头发言者’:美国网络言论自由二十年”,《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
“学术自由:谁的自由?如何自由?为什么自由?”,《读书》,2014年第2期;
“‘基于媒介’模式:大众传播时代的美国言论自由”,《北大法律评论》,第13卷第2辑(2012);
“五十年后的一份异议”,《读书》,2010年第1期;
翻译:
《民主、专业知识与学术自由:现代国家的第一修正案理论》,罗伯特·波斯特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