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
2025年4月24日,第7期“法学+ ”跨学科沙龙在凯原楼30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助理教授曹光宇老师主讲“司法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副院长车浩教授代表学院对曹光宇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院长助理彭錞老师担任主持,学院三十余名师生参与交流研讨。本次活动得到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首先,曹光宇老师指出,经济学实证研究需要以潜在因果关系框架为基础,而面对实证研究中反事实、不可知的现实,双重差分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次优解决方案。其以平行趋势假定为核心,通过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差异性趋势,致力于研究特定政策对于现实的影响。
接着,曹光宇老师以自己的两项实证研究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这一经济学实证方法,研究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在“行政诉讼跨区划管辖改革”的研究中,曹老师通过大样本的基层法院行政诉讼案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排除可能的替代性假说,深入分析了跨区管辖改革对行政诉讼中原告胜诉率的影响,并最终指出,这种管辖改革明显提升了行政诉讼的效能,显着增强了政府与民众的法治意识,改善了营商环境。在“网络司法拍卖改革”的研究中,曹老师首先分析了当下司法拍卖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司法拍卖存在技术性门槛过高、激励机制不足与信息透明度较差等问题。他针对当下司法拍卖的相关改革,深入探讨了依托电商平台能否解决司法拍卖运行不佳的问题。通过严格的数据整理与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这一改革能够有效激活司法拍卖制度,强化司法透明,优化金融市场借贷环境。
随后,曹光宇老师分享了当下法学与经济学实证研究结合的理论进展。他指出,当下经济学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与司法的结合、司法改革具体举措的评估、法官职业的特殊性探讨、法律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等领域。他认为,经济学实证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和制度调整的构造识别策略,要求清晰透明的论证,以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就事论事”,尝试排除各类替代性假说,努力探求真实。
进入交流环节,沈岿、吴雨豪、薛军、刘哲玮、李红海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针对营商环境改善效果的实证分析、裁判文书公开实践变化对实证研究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具体应用等问题与曹老师展开深入讨论。最后,主持人彭錞老师代表学院感谢曹光宇老师的精彩分享,第7期“法学+ ”跨学科沙龙圆满结束。
法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科技创新年”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促进学术研究的学科交叉融合。“法学+ ”跨学科系列沙龙始终着力提升法学研究的交叉学科视野、激发学术创新思维,旨在助力扣扣天美果冻制片厂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的发展目标。